首页 > 教育 > 亲子开课吧 > 90后摆烂式育儿火了?孩子发脾气时“冷处理”,是管教最大的误区

90后摆烂式育儿火了?孩子发脾气时“冷处理”,是管教最大的误区

作者:亲子开课吧 2023年2月20日

头图.png来源|亲子开课吧原创


最近,90后父母们的“摆烂式育儿”火了。


所谓“摆烂式育儿”就是孩子哭闹时,TA爱哭就哭,我绝对不理TA。


从网上的视频可以看到,孩子们个个都哭得撕心裂肺,父母们却冷眼旁观。


图片


甚至还拿出手机拍照,在一旁偷笑。


图片

很多人对这种育儿方式点赞,认为孩子哭闹绝不能惯着,否则就会得寸进尺,提出更过分的要求。


但是你有没有想过,那些不再哭闹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。


就在一个“孩子哭闹、父母冷眼旁观”的视频下面,有这样一条高赞评论:


网友说小时候过生日想吃生日蛋糕,但是无论她怎么哭,父母都无动于衷,最后她哭累了再也不哭了,但也从此认为“父母果真不爱我”。


图片


图片


还有网友说小时候看中一条牛仔裤,哭得稀里哗啦,妈妈都不给买,从此再也不会问父母要任何东西,包括爱。


图片


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:


“无回应之处,即是绝境。”

那些不再哭闹的孩子,表面上是顺从乖巧,其实内心却积压着失望、哀伤和恐惧。


教育不是非此即彼,孩子因为不合理的要求哭闹确实不能无条件满足,但是也绝对不能直接置之不理。


图片

当孩子哭闹发脾气时,他们在想什么


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哭闹时,是在演戏或试探,并不是真哭,如果父母妥协了,下一次孩子就会故伎重演。


其实这是对孩子行为的曲解。


脑科学研究表明,人的“理性脑”(左脑和上层大脑负责理性和逻辑的区域)要到20岁才逐渐发育成熟,从而能控制情绪。


在此之前,特别是幼儿,几乎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。想要什么就一定要立马得到,否则就会大哭大闹。


回想我们孩子小时候是不是这样:


一口奶没及时喂到嘴边就哇哇大哭;


一说不能吃糖果零食,就躺地上嚎啕大哭;


就像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·布雷恩所说:


“孩子发脾气,是因为他们具有一种天生的、自然的本能,想要执着于实现全部的愿望。”

《儿童情绪心理学》中也说:


“孩子的情绪和大人不一样,他们的情绪表达往往直接。”

所以孩子哭闹发脾气,并不是演戏和试探,大部分时候都是出于本能的反应。


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哭闹就是威胁,而对其置之不理,孩子要么越发崩溃,哭得更凶,要么哭累了,对父母彻底失望。



图片

冷处理会冷掉孩子的心,也会毁掉孩子的安全感


前几天开学,我们小区楼下上演了一场世纪拉扯大战。


一个小女孩不肯去幼儿园,妈妈使劲拉着她往小区门口走,她却用力往地上坐,哭着说“不要,不要,我不要去幼儿园”。


妈妈顺势就说:“好,那你就坐在这里哭,看你能哭到什么时候。”


只见小女儿哭得更凶,还不停的想把鞋子踢掉。


不一会儿妈妈就不耐烦了,转身离开,小女孩见状又立即站起来追妈妈,哭喊着:“妈妈,妈妈,不要……我要妈妈。”


图片

目睹这一切的邻居说:“真想上去抱一抱那个小女孩。”


原来邻居小时候就被同样对待过,她说她爸爸经常对她冷处理,她一哭闹,爸爸就不理她。


有一次她哭闹着不肯去幼儿园,爸爸一气之下把她关在门外,无论她在外面哭得多撕心裂肺,爸爸都没开门。


从此以后她就和爸爸关系越来越淡,认为爸爸不爱她。


她也因此特别没有安全感,很害怕独处,一个人在家如果有人敲门,心会突然咯噔一下。


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“静止面孔实验”,妈妈和宝宝原本在开心的互动,突然妈妈不再做任何表情,宝宝很快就意识到妈妈的不对劲,笑容也渐渐失去。


宝宝先是想尽办法吸引妈妈的注意,对妈妈微笑,指东西给妈妈看,发出可爱的声音,最后发现妈妈一直没回应,终于大哭。


图片


每一个被冷处理的孩子就像这个宝宝,父母以为不理孩子,孩子就会停止哭闹,殊不知当我们不理孩子的时候,孩子内心是多么的恐惧和不安


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·鲍比曾说:


“婴幼儿出生后就会和抚养者建立一种依恋模式。”

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高质量回应,他的依恋模式就会出现问题,之后的人生可能都会处于低自尊、低自信、低探索欲、低成就欲的状态。
那些经常被父母冷处理的孩子,很难建立健康的依恋模式,导致从小没有安全感,从而变得自卑怯弱,价值感低。


孩子哭闹、发脾气时,千万不要冷处理。冷处理,冷掉的是孩子的心,毁掉的是孩子的安全感。


图片

孩子发脾气时,不能打骂,不能冷处理,还能怎么做?


教育专家杨杰老师在《让孩子心悦诚服》一书中说道:


“所谓‘冷处理’不是置之不理,而是用一种冷静的方式来处理事情。”

“‘冷处理’是相对于‘热处理而’言的,遇到问题,我们不要被情绪所主导而指责或者打骂孩子,但是我们也不主张回避问题、忽视孩子。”


孩子哭闹发脾气,不能打骂,不能你冷处理,还能怎么做?


根据心理专家的建议和个人育儿经验,总结了4个步骤。


1、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

当孩子发脾气时,我们可以试着说:“我知道……”


“我知道你很想玩哥哥那个玩具,不能玩很伤心。”


“我知道你寒假玩得很开心,要去上幼儿园了有点难过。”


在节目《不可思议的妈妈》中,演员胡可就是用这句话化解小鱼儿的负面情绪。


小鱼儿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玩具在商场大哭,还说胡可是“臭妈妈”!

图片


胡可没有生气,而是温柔地蹲下来把小鱼儿揽在怀里,告诉他:


“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,你现在心里有点难过,但是因为规则是这样……”


在胡可的安慰下,小鱼儿很快就接受了现实,不再哭闹,安静地喝起了牛奶。


图片


作家雷布斯说:


孩子冲你发脾气,是想让你走进他的内心帮他解决问题。”

孩子哭闹发脾气并非一定要得到什么,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寻求父母的理解。


如果父母经常说“我知道”,准确表达出孩子当时的情绪,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后,就会停止哭闹,听从父母的建议。


2、陪着孩子在安全安静的地方发泄情绪


如果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后,孩子还是无法安静下来,父母可以试着陪孩子发泄情绪。


在一次吃饭的时候,演员蔡少芬正在和大女儿说话,没发觉小女儿想跟她说话,小女儿就大哭起来。


蔡少芬反应过来立马给小女儿道歉,但是小女儿还是哭闹不止,她没有失去耐心,而是抱着小女儿说:“我知道,你很生气,那你哭吧,哭出来。”


哭了一会儿小女儿心里就舒服多了。


图片


幼小的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有限,需要哭出来,缓一缓才能安静下来。


但是陪着孩子哭,不是一边玩手机,一边让孩子哭,孩子只会认为父母在和他较劲,而不是在理解接纳他的情绪。


最好是把孩子抱到安全安静的角落,让孩子趴在自己身上哭,如果孩子无法安静,就坐在边上轻拍孩子的后背。


3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么做


当孩子安静下来,一定要告诉孩子“为什么不能这么做”,孩子才能明白父母不满足她的需求不是不爱他,而是在帮他养成好习惯或教他遵守规则、正确表达情绪和需求等。


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,也会做得更好,而不是哭闹。


看过一位妈妈管教哭闹孩子的例子,她先是把孩子抱到安静的角落,表达对孩子的理解,陪着孩子哭泣,等孩子安静下来后又给孩子解释。


图片


相信孩子听到妈妈这样的解释,下次一定不会再哭闹。


4、引导孩子思考可以怎么做


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,还可以引导他思考怎么做。


当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解决问题上面,就会暂停哭闹,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。


幼儿心理研究专家陈忻在《养育的选择》一书中分享过一次她的育儿经历。


有一次她儿子和邻居哥哥在玩游戏,儿子一直输,就开始发脾气,把沙发垫全部扔到了地上。


她见状立即把儿子拉到了房间,先是表达了对儿子情绪的理解:“你觉得你分数不高,看得出来你很不高兴。”


后面又引导儿子思考:“我们要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呢?”“有什么方法,既能表达你很生气,又不破坏东西,不伤害他人。”


儿子想了一会儿,就在脑袋上画黑线,想象自己头上冒烟,然后又想象自己是愤怒的小鸟,把两个手指放在自己的眉毛上。不一会儿,她儿子就自己笑了起来。


遇到孩子哭闹,父母也可以试试类似引导:


“这个玩具坏了你很难过,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继续玩这个玩具呢?”


“让爸爸帮忙修一修。”


“这个玩具只是少了一个功能,其他功能还可以玩。”


“哥哥不把玩具给你玩你很难过,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继续玩呢?”


“我们家里还有很多玩具,我可以玩其他玩具。”


“等下个月买玩具的时候,我可以买一个和哥哥一样的玩具。”


如此一来,孩子不仅不会哭闹,还会因为找到了解决办法,更加开心。


图片


教育家吉姆·费多次提醒父母们:


“没有任何一件事紧急到要马上解决。”


没有什么教育方法,能一招就解决我们的育儿难题。


面对孩子哭闹,冷处理或许能较快的让孩子安静下来,但却治标不治本,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伤害。
父母回避和远离,孩子学不会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,也不知道该怎么遵守规则,更无法明白父母行事背后的真正含义。
冷处理冷掉的是孩子的心,毁掉的是孩子的安全感,丢掉的是教育孩子如何正确表达情绪和规范行为的好机会。



图片
亲子开课吧给大家准备了
【3-8岁育儿资料大合集】
扫码回复对应关键词即可领取(如:识字)
仅限前100位免费领取


图片
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