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教育 > 亲子开课吧 > 培养一个不磨蹭的孩子,你要学会用这4个心理学法则

培养一个不磨蹭的孩子,你要学会用这4个心理学法则

作者:亲子开课吧 2023年2月23日

图片


来源|亲子开课吧原创文|璇子
俗话说,“十个孩子九个磨”。

今年才5岁的女儿磨蹭起来简直分分钟让老母亲崩溃。
早上叫她起床刷牙,她非说等会儿,我把早饭做好后,她还不紧不慢地在床上穿衣服。
好不容易坐下来吃饭了,还拿着小勺子倒腾来倒腾去,我都恨不得两三下帮她吃完。
尤其是学校布置的幼小衔接任务,本来20分钟可以完成的描红练习,女儿竟然要磨蹭一个晚上。
图片
因为女儿的这个坏习惯,我没少冲她发火,吼也吼了,该说的也说了。
谁知她根本不为所动,反而更加磨蹭、拖拉了。
为了解决女儿的磨蹭拖拉问题,无奈之下,我只能开始学习大量的育儿书籍和专家课程。
别说,还真管用!
经过多次的学习-实践-总结,女儿身上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
我就知道,这主要归功于我所学到的这四个心理学效应。
图片登楼梯效应:给孩子看得见的目标,由易到难,步步登高
有位语文老师是这样进行作文教学的:
第一次作文,他只要求学生把字写在方格里,书写较认真的,可得90分以上;
第二次作文,只要不一逗(号)到底、一段到底,可得90分以上;
第三次作文,只要无错别字,就可得90分以上……


如此循序渐进,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。


这位老师利用的正是“登楼梯效应”这种心理技巧。
即从简单的要求开始,给孩子看得见、够得着的目标,像登楼梯一样,由小到大、由易到难,步步登高。
很多孩子磨蹭都是因为将要做的事,对他们来说太多、太难。
所以故意磨蹭,迟迟不肯行动。
于是,我就试着给女儿设定一个个清晰可见的登楼梯任务,由易到难,使她在面对多而难的任务时,减少畏难情绪,克服拖拉磨蹭。
女儿每次玩玩具总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,让她收拾又磨蹭不肯收。
图片
我就告诉她只需要整理好她的积木就可以,过了几天我再引导她如果能把客厅里其他玩具都收拾好就更棒了,之后我又鼓励她收拾房间的玩偶和绘本。
女儿每次做幼小衔接练习总是磨蹭,我就告诉她只要完成描红练习就可以,过几天我再鼓励她识字练习也很容易掌握。
而每天的学习任务,我也会分成容易、中、难,让女儿先做容易的学习任务,这样女儿基本不会迟迟不肯动笔。
女儿每登上一个“小楼梯”时,我都会给到及时反馈。
几个月下来,在我的引导下,女儿磨蹭的习惯慢慢改掉了,再也不畏难、不故意拖拉。
图片吊胃口效应:唤醒孩子兴趣,做事不拖延、更高效
家庭教育指导师杨斌曾分享过这么一个故事:
男孩从小不爱写作文,每次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,父亲便和他说,他们两人一起读一本书,然后写读后感,比比看谁写的读后感更好。
听到父亲主动提出和自己比赛,男孩瞬间来了兴趣。
父亲看儿子文章写得还不错,就把文章拿去给杂志投稿,结果还真被一个少年杂志给发表了。
学校老师看见以后,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读了出来,还大大表扬男孩的写作能力。
那一刻,男孩感觉特别骄傲,仿佛打开了写作的任督二脉。
父亲趁热打铁,也跟着男孩一起写文章,还和他比赛投稿,看谁上稿的速度更快,发表的文章更多。
从那以后,男孩写起作文,也更有兴趣和干劲了。
原来,唤醒孩子兴趣,还能把“不喜欢”变得“喜欢”,甚至是做得更好啊。
这说的不正是“吊胃口效应”吗?
即用好吃的东西引起别人的食欲,从而使人胃口大开。
也就是说,让人产生欲望或兴趣后,人们也有动力把事情做得更好、更有效率了。
想来女儿玩游戏、看动画片格外专注,而完成学校布置的幼小衔接任务,还有刷牙、收拾玩具就经常拖拉散漫,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对这些任务不感兴趣。
图片
都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,我决定陪女儿一起,将她的学习、生活经历变得更有趣些。
首先,结合有趣的游戏,感受到完成任务的乐趣。
带女儿刷牙时,我刷出满嘴泡泡,和她说自己成了圣诞老人,长了好多白胡子。
她会因为疑问自己为什么没有那么多泡泡,也跟着我一起努力刷出更多泡泡了。
吐水时,我故意抬头咕噜咕噜好一会儿才吐,我表演得越夸张,女儿越是表现出兴趣,也学着我大口吐水了。
其次 ,通过比赛激励,充分调动积极性。
和女儿一起比赛背唐诗,谁背得快背得多,就可以在任务墙贴上一颗小星星,积累到一定数量星星,就可以向对方提出一个要求。
在周末的某一天,约定一个“全家大比拼”的活动,家庭成员一起比赛脱袜子、穿袜子、穿鞋子等,给予一定奖励。
图片罗森塔尔效应:
用表扬代替催促,使孩子从被动变为主动
曾刷到这样一个视频:
一个简单的读英语、背5个单词的学习任务,女儿硬是从早上拖到了下午。
任务还没完成,又得继续开始上网课。 图片
看着女儿磨洋工学不动的样子,妈妈对女儿开始了歇斯底里地说教:
“一个点读笔,你跟在后面读有那么难吗?”
“我不管你,你自己自觉吗?”
“你自己不自觉,那你不是逼着我管你吗?”

 

图片

面对妈妈的发飙怒吼,女儿全程低着头,一言不发。


想来,女儿因为一点儿小事而磨蹭的时候,我也追在后面不停地唠叨、批评、责骂。
可女儿不仅没有半点改观,甚至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我的反抗。
自从学会“罗森塔尔效应”,我开始用表扬代替催促,用鼓励取代说教。
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:
在班级随机列出一份“有前途者”名单,告诉他们老师说,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,特别聪明。
老师信以为真,就不自觉地更关注这几个学生,而且还经常表扬和鼓励他们,不久后,那些被选出的学生,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。
“罗森塔尔效应”告诉我们:
人的本质是希望被肯定、被表扬,哪怕是只有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的肯定,都能令人备受鼓舞。

于是,我开始放下说教与责备,关注女儿每一点滴的进步,抓住机会就给予正面肯定和鼓励。
比如,给女儿布置3-5分钟内拼完一张拼图的任务,如果她在这个时间段完成了。
我故作惊讶地说:
“天哪,你比以前快多了,妈妈都还没拼完呢,你怎么这么厉害呀。”

再如,当女儿能够比上一次更快的独立完成穿衣、刷牙和吃饭时。
我赶紧彩虹屁一番:
“你看你做得多快,真棒啊,下次继续加油哦。”

接收到表扬后,女儿做起事情来更有动力,效率也更高了。
肯定和夸奖会给孩子信任感和自驱力,使他从“要我学”变为“我要学”,当孩子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去做一件事情,自然就不需要家长的催促和逼迫了。
图片自然惩罚法则: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“买单”
“别动,这个危险!”
“别捡,这个太脏!”
“快点,来不及了!”
为什么说危险?
什么是脏?
来不及了又会怎么样?

其实幼小的孩子是没有这些概念的,是父母像守护神一般,不让孩子有不好的体验,不允许一点点对孩子不利的事情发生。
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,孩子逐渐养成依赖的个性,他觉得反正有父母兜着,自己不用着急,从而变得越来越拖拉磨蹭。
想来,我也曾陷入过类似的误区。
每次送女儿上学时,她在那里不急不慢,我却风风火火,仿佛迟到要挨批评的是我一样。
图片
《父母这样教,孩子不贪玩、不磨蹭、不依赖》一书中就指出:


“要想帮孩子快起来,家长就要克制搭把手的冲动,让孩子放弃对家长依赖的幻想,品尝一下为拖拉付出代价的滋味。”


明白这点之后,我一直在思考,怎样放手,让女儿减少对我的依赖呢?
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“自然惩罚法则”:
即儿童所受到的惩罚,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结果。

意思是说,当孩子犯了错,不应该对孩子进行过多指责或抱怨,而应让孩子自己直接承受错误造成的后果,如此孩子才能自我反省,纠正错误。
女儿吃饭特别慢,不仅边玩边吃,有时候还得边看电视边喂,总是要耽误很长时间。
我便不再跟她软磨硬泡,十五分钟准时收碗,这顿吃不完就没得吃,中途也不会再给零食了。
饿过几顿之后,女儿果然在吃饭上更有自主意识,用餐习惯也更好了。
上学也是,女儿起床向来慢慢悠悠,我也懒得催她,陪着她一起“慢”。
磨蹭的后果就是迟到,不仅要面对老师的严肃,还有学校的记迟到,这种滋味让一向脸皮薄的女儿实在不好受。
女儿亲身体会到磨蹭带来的后果,开始加快自己的起床速度,有时候反倒还催促着我更快一点了。
用“自然惩罚”来强化孩子的磨蹭体验,孩子就会牢记教训,告诉自己下次要加快速度。
图片

图片


看到女儿近一年的成长与变化,我愈发觉得:
没有天生磨蹭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育和引导孩子的父母。
就像网上所说:养育孩子长大,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。
父母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慢性子,少点催促与责备,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和鼓励。
孩子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,走得稳一点、快一点。
愿每个父母都能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,用爱和耐心浇灌孩子 ,让这只磨蹭的小蜗牛,幸福安稳地长大。
图片
【亲子开课吧】邀请你
一起进裙交流育儿经验
点击图片扫码进裙哟


图片


微信图片_20230129170428.png